靠电费赚差价成部分房东重要收入
近段时间,一些地区因收取高价电费登上热搜。有的房东长期向租户收取每千瓦时1.5元,甚至更高的电费。由于租户所缴电费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正常标准,引发争议。甚至有租户称,“靠电费赚差价,是房东重要的收入来源”。违规电费加价行为,在我国转供电主体中较为普遍,应当引起重视。
一些房东在租房合同中并未明确规定电费收费方式,导致他们可以任意定价,从而实现收入的增加。这些房东往往会将租户实际使用的电费与实际支付的电费之间的差价作为收入,形成了一种非法获利的手段。
何为转供电?简单说,就是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转供的行为。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终端用户的电费不是直接交给供电公司,而是交给转供电主体,就是转供电。在一些地区,由于一个产权证、相同用电性质的电表只能安装一个,供电公司暂时无法做到租户“一户一表”。“一楼一表”下,每个租户的分电表由房东自设,电费由房东代缴,这就给电费加价提供了空间。
例如一些老旧小区和学生公寓。在这些地方,房东们通常会将房屋内的电表与整栋楼的主电表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地记录并计算出租户的电费使用情况。然而,他们往往会将电费定价设置得过高,以此获取更多的利润。
对于租户来说,这种电费收费方式无疑增加了生活成本。许多租户表示,他们每个月支付的电费明显高于实际使用量,但却无法进行有效的维权。一方面,他们担心与房东产生矛盾,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清楚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存在大量转供电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但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性。很多时候,供电企业只能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到变电站,无法触达每一个电力用户。但经济发展不能等待供电企业建设好基础设施之后再启动,于是出现了政府投资平台、企业自行投资、个人自建配电设施等多种社会配电网投资方式,从而形成了大量转供电主体。
我国从2018年开始对转供电加价开展规范清理,取得了积极进展。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转供电环节电价政策宣传,开展转供电环节收费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不合理加价行为,引导转供电主体规范收取电费。同时,电网企业应加大对转供电主体的转改直工作力度,推进具备条件的转供电主体实行“一户一表”,推动转供电主体数量逐步下降。多措并举切实减轻终端用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负担,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电力用户遇到转供电主体违规加价时,又该如何维权呢?首先要学会判断自己的电费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果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可以打开网上国网APP,查询转供电费码状态。转供电费码分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对应不同的转供电加价幅度。电价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眼就看得明明白白。如果查询结果是黄码或红码,用户可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转供电主体承担了配电网资产投资和运营管理成本,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付出了资金,转供电主体的合法利益也应该得到重视。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化手段,为转供电主体找到分摊成本的合法出路,让转供电主体有内生动力提高供电效率,优化用户用电成本,而不是简单作为中间商“赚差价”。
靠电费赚取差价成为部分房东重要收入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保护租户的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和健康的租房环境。同时,租户也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